长丰(双凤)经开区:党建引领“三融合” 解锁基层治理新图景

近年来,长丰(双凤)经开区始终将党建引领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,紧紧围绕党建、治理与服务三大核心领域,创新实施“党建+”工作模式,通过系统化整合资源、多层次凝聚合力,持续激活基层治理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党建+网格,织密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。系统构建“开发区党工委—社区党组织—小区党支部—楼栋党小组”四级组织架构,将114个基础网格与基层治理单元深度融合,实现党组织在网格中的全覆盖。选派77名专职网格长、283名“红色小管家”以及超过2300名党员志愿者常态化下沉网格,严格执行“日巡+夜访”工作机制,累计协调解决邻里纠纷、消防安全、环境卫生等各类矛盾420余件,真正实现“小事不出网格、大事不出社区”。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站,经开区率先成立安徽省首家社区嵌入式综合服务站,并引入“京东服务+”平台资源,结合红色小管家“四到家、六必访”机制,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和敲门问需。针对独居老人、残疾人、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,定期提供免费上门保洁、家电深度清洗、衣物洗护、公益咨询及预约代办等暖心服务,把贴心、便捷、专业的服务送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切实推动“问题在网格中发现、资源在网格中整合、服务在网格中落实”。
党建+治理,构建多元共治“新格局”。打破传统行政壁垒,积极推动公安、消防、民政、城管、市监等10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系统化下沉网格,深化“社区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,共同参与基层治理。创新搭建“四方馆议事厅”“幸福圆桌会”“邻里茶话会”等18个社区协商议事品牌平台,累计开展“凉亭议事会”“广场恳谈会”“线上议事厅”等各类协商活动320余场,成功推动包括儿童游乐区升级、无障碍通道改造、老旧车棚智能升级、社区微绿地建设等50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。通过这些开放、包容、高效的议事平台,居民主动参与文明养宠宣传、电动车安全隐患排查、垃圾分类督导等自治活动50余次,居民自治参与率稳定在85%以上,逐步实现从“政府单向管理”向“社会多元协同共治”的深刻转变,构建起“事情共商、资源共享、难题共解、成果共享”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2023年以来,各社区“大党委”累计合办民生微实事54件,精准响应并解决群众诉求103项,开展政策宣讲、文化惠民、为老助残等各类共建活动86场次,有效增强社区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。
党建+服务,绘就民生幸福“暖心底色”。坚持以服务聚人心、以暖心促和谐,面向社会广泛招募包括退休干部、青年党员、社区达人、企业职工在内的800余名“社区合伙人”,发动社区党员、物业人员、热心居民等组建5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,设立每月“红色服务日”,累计开展环境整治、助老扶幼、普法宣传、应急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470余场。扎实推进“家门口服务”提质升级工程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高效完成老旧小区外立面改造、停车位统筹增设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、非机动车充电桩覆盖等500余项关键实事。以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58个小区党群服务站为枢纽,拓展建设“杏邻健康小屋”“宁家铺子”便民点、儿童“悦读空间”、“夕阳红影厅”等68处特色服务阵地,精心培育“康乐暮年”“益企帮邻”“小禾苗助学”等33个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,开展健康义诊、心理疏导、代际共融、课后托管等各类活动210场,累计服务群众近1.2万人次。创新实施“窗帘之约”独居老人关爱项目,通过“平安日历”每日一报、“智燃守护”烟雾报警系统、“一键呼叫”紧急求助设备等智慧助老手段,结合人工定期巡查,累计开展“敲门行动”600余次,实地走访居民200余户,排查并处置用电、用气、用药等安全隐患40余个,为特殊困难群体筑起一道有温度、有力度、有精度的安全屏障。(撰稿人:林洁,审核人:吴先智)